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,每一次探索都是对学生成长的郑重承诺,每一场交流都是教学智慧的碰撞与交融。10月16日下午,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组织启聪、启明、启智三个部参加了省级、国家级比赛的崔亚琴、胡查英、杨洁、吴克敏、彭丛丽等几位老师,为全校教师做了一场赛后交流分享,旨在让老师们了解特殊教育最新前沿动态,对标先进的教学技能和方法,找差距,补不足,发扬优点,携手共进。
启聪部崔亚琴老师:在细节打磨中,搭建沟通的“声”之桥
“比赛不是终点,而是优化教学的新起点。”崔亚琴老师说。崔老师参加的是“第二届京津冀国家通用手语、盲文规范化行动邀请赛——手语比赛”谈及赛后感受,崔老师提到“细节”二字,她说:“启聪部教学,既要让学生听到,更要让学生听懂、会说、善表达。这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老师关注”。她举例说:我们通常嘱咐学生说的“这本书不要丢了。”有时在手语表达过程中,可能会被学生理解为“这本书不要,丢了。”所以说,一句话中,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老师的表达意愿而不跑偏,非常重要。接下来,她将把比赛中的新想法融入日常课堂,用更精准的沟通助力学生成就梦想。
启明部胡查英老师:以多感官融合,拓宽认知的“视”之界
胡查英老师参加的是“第二届京津冀国家通用手语、盲文规范化行动邀请赛——盲文比赛”,她分享时说到:“评委建议我们结合盲文读物与有声资源,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,这一建议为我们后续的课程设计打开了新思路。”此次参赛,还让她清楚了——启明教学需要拓宽多感官融合的广度,借助多元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认知平台。接下来,她会持续深耕多感官教学,协助视障学生用“心”感知,勇敢探索更广阔的世界。
启智部参赛教师:用趣味与耐心,唤醒成长的“智”之光
杨洁、吴克敏、彭丛丽三位老师参加的是“河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交流培训”。他们是以团体的形式参加的比赛 “比赛内容设理论答题、个训课堂展示、教师才艺展示三部分,参加比赛的二十余支队伍,多是医院里的康复部门或专门的康复机构,康复经验非常丰富,作为学校,我们能挤进前六名,实属不易!”三位老师骄傲的说。他们说,通过比赛,在看到机构康复优势的同时,更发现了学校康复训练的长处,接下来的教学中,他们将在取长补短的同时,努力发扬自身优势,协同多学科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,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与康复的共同发力下得到最大的提升。
最后王涛校长做了总结发言,激励老师们通过参赛及经验分享,找到差距,取长补短,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,练好基本功的同时,对标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,努力让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!
一场比赛,一次成长;一次分享,一程共进。通过启聪、启智、启明部三个部教师分享,收获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,更是对特殊教育初心的再坚守。台下的老师在听的过程中,以然产生了共鸣。未来,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全体教师将继续以赛促研、以研促教,用爱与专业为特殊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,在特教之路上步履不停,温暖前行!